慢性濕疹症狀頻反覆?止癢舒緩皮膚科有方法

濕疹是多種皮膚炎的統稱,有許多病徵表現,不同時期的症狀也不相同,患者難以自行判斷。雖然大多數濕疹不具有致命危險性且不會傳染,然而每次發癢總讓人相當難受。起起伏伏也令許多患者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。能尋求皮膚科醫師進一步專業診斷,探究身上出現濕疹的原因,耐心地一步步進行療程,是治癒濕疹的關鍵選擇。

為什麼皮膚會長出濕疹?濕疹症狀有哪些

  真正引起溼疹的原因,目前尚未有定論,先天體質脆弱、皮膚敏感,加上後天觸碰到刺激物質的失調,就容易發生濕疹。濕疹患者的皮膚大都會出現紅、腫、癢、水泡或滲出組織液等症狀。依照濕疹發作時間長短及病徵,分為急性濕疹、亞急性濕疹、慢性濕疹:

急性濕疹(Eczema)

  • 症狀:初期發病迅速,依序出現紅斑、丘疹、膿液、糜爛、結痂等。易受劇烈的搔癢感抓破皮,促使病況加重。
  • 病徵:在顯微鏡底下,濕疹皮膚的組織切片能看見很多細胞發炎「浸潤(Infiltration)」,表皮層產生「海綿樣變化(Spongiosis)」形成很多小泡泡;當小泡泡聚集成大泡泡,大泡泡會把表皮層與真皮層隔開。外觀上就冒出了小水泡、紅、腫甚至些許組織液,讓皮膚看起來比正常時還要濕的狀態。
  • 治療:有時只是單純接觸到誘發物質,引起立即性過敏反應。這類一次性發作,可以視為是偶發事件,只需根據當下皮膚變化治療。

亞急性濕疹(Subacute Eczema)

  • 症狀:在急性濕疹減輕後,患部會產生丘疹、鱗屑、結痂等,若是抓破易導致皮膚靡爛流出組織液。
  • 病徵:若是皮膚長期處於濕疹狀態,皮脂膜會受損發炎,沒辦法順利生產天然保濕因子跟生理性脂質,角質層無法抓住水分導致保水性下降而乾燥、增厚。又因為發炎,使得角質層加快受損細胞代謝速度,來不及脫落的角質,一部份黏在皮膚上、一部份掀起來,造成表面脫皮或脫屑、粗粗、紅紅的,形成惡性循環。
  • 治療:亞急性濕疹患者,通常養成了濕疹體質,復發機率高。這時除了留心避開誘發因子,治療病灶的同時需養成規律作息、積極保濕、避免過度清潔等,才能有效控制。

慢性濕疹(Chronic Eczema):

  • 症狀:患處皮膚乾燥增厚,外表色素沉澱,出現暗沉、暗紅等膚色。
  • 病徵:當急性、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,皮膚為抵抗發炎而增生、變厚。外觀看來便是皮膚乾粗甚至合併裂縫。
  • 治療:不容易痊癒,需打破濕疹的惡性循環,讓健康角質逐步汰換受損細胞。

常見的手部濕疹-「富貴手」

  手部因常接觸肥皂、洗碗精、水、清潔劑、揮發性溶劑等刺激,而誘發出濕疹時,會讓手指或手掌皮膚出現乾燥、脫屑、粗糙等情形。有時還會冒出此起彼落、癢癢透明水泡的「汗皰疹」,水泡乾了以後會脫皮。嚴重時可能導致皮膚僵硬、指紋消失、龜裂疼痛、搔癢…等現象。尤其在秋冬氣溫低、寒風吹襲、空氣乾燥時節更要注意。

  「富貴手」和原生體質有關,在接受療程後雖會好轉,但皮膚仍然很脆弱,需要長時間照護。俗話說「富貴手要享受富貴命」,照顧富貴手要像古代富貴人家不做事情一樣,不再刺激雙手肌膚,加上依照處方治療,手部濕疹的症狀自然逐步好轉。

濕疹千萬不能抓,冰涼冷敷有效止癢

  濕疹的皮膚缺乏屏障,許多患者在發癢時,會用指尖彈、手掌搓、戴著手套拍、輕刮或熱水沖等手法,這些都會刺激、破壞已經脆弱的皮膚,致使誘發病灶的微血管擴張、表皮再受損,令濕疹的情況惡化。若不慎抓破病灶,更可能進一步細菌感染。

  不適時,可以嘗試沖冷水或用冰涼濕毛巾冷敷止癢,讓血管收縮、皮膚降溫,減弱癢的感受。並即時尋求醫師協助。

想根治慢性濕疹,需配合醫師確實執行療程

  醫師看診時會依照患者的病史、接觸史及症狀,診斷是內因性還是外因性濕疹。在發作前有接觸到物質、食物等誘發因子,或是明確找到某個外在因素與病發的關聯性,屬於外因性濕疹;內因性濕疹則常與體質有關。接著根據病程決議療程方針,這是環環相扣的過程,因此遵循醫囑按時用藥以及調整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。

頁次: 1 2 3 4 5 6 7